“竞争战略”理论逐渐成为主流(一)
来源:客户管理软件提供商
发布时间:2012-05-03

       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企业理论研究中,长期关注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在20世纪曾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看来,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体系——一个内部没有“摩擦”的“黑箱”。但这种“古典环境”的规范命题,与经济生活和企业现实运行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反差。现代主流企业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等,对企业内部运营的规律和效率问题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突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以生产为研究对象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逐渐成为主流,其核心内容是“五性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竞争者、购买者、供应者、替代者和产生潜在竞争者五种力量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实质上“竞争优势”理论是站在产业的角度上,将以“结构/行为/绩效”为主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发展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内优劣对比、进入和退出壁垒等概念,解释了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以应对产业调整,但在微观上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竞争优势的根源并没有相应的研究,对实践指导乏力。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企业理论和战略研究迫切需要回答的命题.在此背景下,核心竞争力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异军突起。当时一批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研究人员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他们通过对许多大公司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企业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学院的普拉哈拉教授和伦敦商学院的哈姆尔教授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该文就核心竞争力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和论证。这一理论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尽管最初关于这一理论的讨论都是定性的,但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已经逐步走向定量化研究,发展成为一套比较成熟的企业竞争问题解决方案。